首页陈有杰山水1·2·3·4·5·6·7·8 马1·2·3·4·5 书法 画展写生·1·2·3·4·5·6·7·8·9·10|生肖: 鸡1·2 虎1·2·3 牛1·2·3 泰国·俄罗斯·西欧 收藏

和谐    和顺    和家亲
陈有杰西双版纳写生画中的三重生命交响

                                                                                                     文/著名评论家 阿林

  当陈有杰的画笔触及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一场关于和谐的视觉交响乐便悄然奏响。这位著名军旅书画家携家人深入这片神奇土地,将镜头捕捉的瞬间转化为水墨丹青的永恒。在他的写生作品中,大象群与傣族村寨相映成趣,飞鸟与竹楼檐角相视而笑,走兽与溪流共谱生命之歌。这不仅是画家对自然风物的记录,更是一位艺术哲人对“和”文化的深度诠释——和谐于自然,和顺于社会,和亲于家庭,三种维度的“和”在此水乳交融,构成了陈有杰艺术世界中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陈有杰笔下的西双版纳自然景观,是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东方美学命题的生动诠释。他画中那些苍翠欲滴的芭蕉叶、盘根错节的古榕树、蜿蜒流淌的澜沧江,无不透露出原始生命力的张扬与克制。尤为精妙的是画家对大象群的处理——那些厚重如山的躯体在墨色浓淡间竟显得轻盈灵动,象群穿越雨林的场景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感,仿佛自然界正在举行某种神圣的巡游。陈有杰大胆取舍构图,将繁杂的热带植被提炼为几笔有力的线条,却在象群的眼睛、傣家竹楼的瓦片等细节处极尽精微,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表现手法,恰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艺术呈现。画面中大象用鼻子卷食野果,孔雀在村口开屏,鸟群于佛寺檐角嬉戏,这些场景超越了单纯的物象再现,成为万物共生共荣的视觉隐喻。画家以水墨为媒介,构筑了一个庄子笔下“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国,邀请观者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谱系中的位置。如远景多层次的作品《人在湖中游》《湄公河岸》《白塔印象》《放生湖泛舟乐》等。

  在人文景观的刻画上,陈有杰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社会观察力。他画中的傣族人物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编织在复杂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生命节点。一幅《月夜》描绘傣族歌舞的写生里,背景的辉煌寺庙游客如织,欢愉观光留影,与广场上的傣族姑娘们激情翩翩起舞形成时空对话;另一幅《满园果香》场景中,透过丰硕果树,傣家人忙碌收获果蔬物品与小院落的悠闲小狗构成经济交换之外的温情交流。画家特别善于捕捉“顾盼有情”的瞬间——傣家少女给大象喂食时彼此试探的目光,老妪纺织时与脚下家猫的默契共存,青年男女对歌时欲说还休的眼波流转。这些细腻入微的人际互动,构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社会图景。陈有杰以退役军人的身份观察边疆民族生活,却毫无猎奇视角,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展现不同文化间自然形成的和顺关系,这种艺术立场本身便是对“和”文化的最好践行。例如写生创作的《西双版纳御花园》《西双版纳总佛寺》《人在湖中游》《罕春满大佛寺》《大金塔雄姿图》等等。

  家庭亲情作为“和”文化最微观的载体,在陈有杰的西双版纳写生中获得了诗意升华。画家携妻女同行创作的特殊经历,使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家庭温暖的底色。两幅题为《美在和谐》《孔雀赞》的小品尤为动人:画面中央是一对母女蹲下身子耐心给几只孔雀喂养食物的场景,清晰可见画家妻女喜爱动物、乐善好施的身态,数只体态各异的孔雀如一群天真孩童惬意地享受美食。这种“画中画”的巧妙构思,将艺术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置于同一情感平面,消解了主客二元对立。陈有杰在创作谈中提到,“这次云南西双版纳与热带雨林旅行,给我们一家人留下了许多快乐美好的回忆,一些大象与傣族妇女、孩童共同担运物品的场景激发了我对天下大同的感悟。”正是这种将自家亲情投射于他者、又从他者反观自身的双向体验,使他的作品超越了普通旅行写生的肤浅,升华为对“和家亲”这一人类普遍情感的深刻礼赞。画面中反复出现的大象亲情互动、大象与人类和睦往来的场景,构成了一部没有文字的《颜氏家训》,默默传递着中华民族“家和万事兴”的生活智慧。如《同甘共苦乐》《天伦之乐》《和谐一家亲》《收获》《吉祥》《平安》《和顺》等等作品。
  陈有杰的西双版纳写生系列,在艺术语言上实现了写实与写意的辩证统一。他笔下的象群既有解剖学上的精确,又通过墨色渲染赋予神话般的灵性;傣家竹楼严格遵循透视法则,却在檐角处突然飞起写意线条,仿佛要随风升腾。这种“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恰是画家对“和”文化理解的技术呈现——不执著于物象的绝对真实,也不沉溺于笔墨的纯粹抽象,而是在两极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明代画家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在陈有杰这里转化为“笔墨当随和谐”的艺术主张。他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留白,不仅是构图需要,更象征着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尊重与包容;画面中动物与人类眼神的微妙呼应,超越了物种界限,建立起情感共鸣的桥梁。如《蕉林鸟语》《稳步前行》《大象近佛矣》《傣族园风情》《澜沧江写生》《中科植物园热带雨林榕树》等等作品。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回望,陈有杰的西双版纳写生获得了超越艺术本体的意义。在生态危机加剧、社会关系疏离、家庭结构剧变的当代语境下,画家用笔墨构筑的“和”之世界,恰如一剂清凉散,为浮躁现代人提供了精神疗愈的可能。那些大象与傣家人和谐共处的画面,暗示着工业文明之外另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那些充满温情的人际互动,反衬出数字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那些其乐融融的家庭场景,提醒着我们被快节奏生活逐渐遗忘的情感价值。陈有杰以艺术家的敏感捕捉到了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的永恒之物——不是奇观化的异域风情,而是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与家庭和谐相处的普世智慧。正如画家在创作《榕荫深处》撰诗曰:“榕荫深处有人聚,茅舍竹篱野卉香。嬉戏牧童归晚去,夜色山空明月凉。犬吠声声传远近,鸡鸣阵阵报晨光,闲游打望观奇境,壮美园林真画廊。”
  陈有杰的写生作品像一扇扇玲珑剔透的绮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千百种样貌。这位军旅出身的书画家,用纪律严明的构图和收放自如的笔墨,完成了对自由与秩序辩证关系的思考。他的画作告诉我们:和谐不是消除差异的整齐划一,而是百花齐放的共生共荣;和顺不是压抑个性的委曲求全,而是互相尊重的求同存异;和亲不是血缘关系的简单叠加,而是情感能量的自由流动。当最后一笔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来,我们仿佛听见了西双版纳雨林深处传来的生命交响——那是象群沉重的脚步声,是傣家少女清脆的笑语,是画家家人温柔的呼唤,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和”之回响。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游记
                                                                                                     文 / 陈有杰

  2024年4月6日中午,我与老伴和北京的女儿外孙,各自乘飞机到达西双版纳进行又一次自由旅游,当天入住世纪金源大酒店,从13楼上窗户外望,一条湄公河(澜沧江)与两岸美丽风光尽收眼底,楼下近景与远景层次分明,左上游有湄公河大桥,连结附近有高大的扇形现代化建筑,在下面远望去隐约可见灰金黄色的景洪大金塔,湄公河这面近景是白沙滩公园等建筑群了。
  这次是女儿邀请我们共游西双版纳的,虽是旅游淡季,但游客也不少,这里天气暖和很少下雨,下午稍作休息,我们便漫步上街看市容,一行来到曼听御花园,参拜了泰王宫、傣式红塔、白塔等建筑拍照,后自驾小船游放生湖,一家人在湖上慢慢欣赏两岸风景,后去看大象表演,参观总佛寺,宏大精美的傣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独具一格。晚上观看澜沧江"湄公河之夜”大型歌舞剧,还有篝火晚会等精彩节目表演令人叹绝。第二天又去白沙滩踩沙荡秋千,像回到童年时代,又去曼听御花园看民族歌舞,踩竹舞等精彩表演。
  4月8日乘车过大桥入住对岸景兰大酒店,晚上去看大金塔,高耸的大金塔下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热闹喧天,全是工艺小商品,食品小吃集市,还有歌唱晚会,游客穿梭,往来如织,但白天去看,空空荡荡,少有游人了。
  4月9日乘车去原始森林公园大水池旁看民族歌舞表演,余后突然数十近百只孔雀从天而降飞向舞台,老伴与女儿等许多观众买票进场喂食与孔雀亲近接触,好一片欢乐祥和气氛。
  4月11日乘车游傣族园,两晚夜宿吊脚楼,白天参观园内最大的孟罕春滿大佛寺,吃免费大香蕉,品尝傣族美味食品,参加衣服湿透数百人狂欢的泼水节。傣族园这寨子里有五个村,各有一个寺庙独具特色。
  4月12日,乘车入住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园王莲酒店,这森林王国空气清新,藤蔓奇树、奇花异果满园,琳琅满目,千百种类植物丰富多彩,但王莲还未长大,长大可载人玩呢。
  4月13、14日乘游览车或徒步游热带植物园内各景点,观赏奇特的大榕树独树成林,枝条藤蔓盘根错节,听导游讲森林公园有香花毒叶,它们是中药材对人类都有贡献呢。
  这次云南西双版纳与热带雨林旅行,给我们一家人留下了许多快乐美好的回忆,我回渝后根据观后感受,将众多照片素材进行了印象写生,大胆取舍,精心构图,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浓淡得宜,让笔墨线条虚实相生,余师法自然,重在写实景也造心境,无中生有,似象非象,追求形神皆备气韵生动。编导组合画面要有故事,印象写生加写意,在山水景物中也要画人或走兽飞鸟,使其能遥相呼应,顾盼有情,写生画不是照片的再现,而是画家有思想情感的表现,这样写生画就有生气,有人气有灵气了,后根据画作编撰草题诗文,细读品味也有了诗情画意,让诗书画融合能相得益彰,如拙作《放生湖泛舟》草撰题画诗曰:"廊桥横跨湖中间,游客穿梭来往还。荡漾驾舟更惬意,自由自在乐心欢。”《西双版纳总佛寺》草撰题画诗曰:“绿树成荫花满园,古塔高耸挿云天。六宫往昔王欢地,旧貌猶存隨意观。”《西双版纳游》草题诗曰:“如春四季景悠悠,傣庙月光翠竹楼。泼水狂欢迷远客,雨林仙境把情留。”《榕荫深处》草撰题画诗曰:“榕荫深处有人聚,茅舍竹篱野卉香。嬉戏牧童归晚去,夜色山空明月凉。犬吠声声传远近,鸡鸣阵阵报晨光,闲游打望观奇境,壮美园林真画廊。”《独树成林》草撰题诗曰:”盘根体壮扬高枝,叶茂杆粗耐四时。烈日寒风何所惧,沧桑历尽人称奇。"《绿色仙乡》草撰题画诗曰:"芭蕉叶大如伞张,夏暑遮阳好乘凉。大窜香蕉人道美,自然恩赐韵悠长。"《同甘共苦乐》草撰题画诗曰:“机灵长鼻自由伸,深谷幽林远世尘。仰望星空脚踏地,温良敦厚与人亲。"
  还有部分写生画作借名家诗文写其意,使画作更具诗情画意。能远观可细读品味。著名诗人书法家魏宇平老师十多年前曾在我的山水画上赠题诗曰:“诗是有声画,画乃无声诗。诗情与画意,相得互涵滋。"这是对我最大的教诲和鼓励,不断学习追求诗情与画意,要含蓄表现一个意境,寓意在“情”字上多下功夫。
  云南西双版纳与傣族园的风土人情,热带雨林的榕树与奇花异草,真是画家值得去写生作画的天堂,我从未见过这新颖的南国异域风情,观后它让我激动印象深刻,有想作画的冲动和激情。因时间不允只能先拍照作素材,回渝后再慢慢细画,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创作,先后完成湄公河岸、西双版纳御花园、西双版纳总佛寺、人在湖中游、澜沧江写生、大金塔雄姿图、孔雀赞、傣族园风情、罕春满大佛寺、中科植物园热带雨林榕树、蕉林鸟语,稳步前行,大象近佛矣,等一共50余幅画作,近期将在重庆书画网等线上展示。
  拙作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印象写生画展》或许能引发观众朋友关注或好评,将是莫大的欣慰。但自知时间短促,走马观花,技艺粗陋,顾此失彼,画作难以尽如人意贻笑大方,敬请朋友方家们观后不吝批评指教。

2025年6月26日于山城静心斋

有意收藏购买请致电:13340208822
小红书:陈有杰(小红书号8733382210)
微博:画家陈有杰
京ICP备2024046497号 京ICP备2024046497号-1
Copyright © 2003-2025
www.chenyoujie.com Website All rights reserved

 
 
陈有杰简介